响应中长期资金入市号召,银行理财正加速布局资本市场。
作为银行理财权益投资领域的先行者,光大理财今年4月以来,陆续落地私募可交债、理财定增项目,并首次以A类投资者身份参与网下打新。“我们坚定看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。”光大理财董事长王景春近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银行理财资金入市恰逢其时。
躬身入局,率先探索权益投资
作为“国内首只人民币理财产品开创者”,光大理财在权益投资领域早有布局。2023年8月,其在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成功登记挂牌首批认股权项目,成为首家开展认股权业务的银行理财机构。
随着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发布实施,银行理财资金入市的窗口进一步打开,直接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的门槛降低,光大理财的探索步伐也随之加快。今年4月以来,除参与上市公司定增、以A类投资者身份参与网下打新外,还择机增配了包括ETF(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)在内的指数化投资工具。
王景春的信心源于资本市场的改革成效。近年来A股上市企业质量稳步提升,新质生产力、科技创新相关上市企业占比不断增加,核心资产吸引力持续加大,为银行理财资金入市营造了良好环境。目前,光大理财已将权益资产配置作为战略重点,秉持长期投资、价值投资理念,重点布局新质生产力赛道,力争为投资者创造长期可持续回报。数据显示,截至6月末,光大理财含权产品规模占比超7%,权益类产品规模较年初增长约600亿元。
强基固本,加强自身能力建设
银行理财资金入市是必然之举,也是机遇所在。
长期以来,银行理财以固定收益投资见长,但在低利率环境下,固定收益资产增长空间受限。“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降至1.6%至1.8%的水平,固收类产品收益率持续承压。”王景春表示,拓展含权资产投研边界,多维度增加产品收益来源及弹性,加大多元资产策略配置,已成为银行理财机构的必然选择。同时,非标资产稀缺、业绩基准普降等因素,也进一步推动银行理财机构打造含权产品体系。
不过,银行理财资金入市仍面临挑战:一是投资端受制于客户风险偏好,缺乏长期资金来源;二是权益投研体系有待完善,行业研究深度、估值框架与量化平台建设需加强。对此,王景春表示,“光大理财将持续做好行业和产业研究,加大权益投资的研究广度和深度,提升权益投资交易及风险管理的体系能力,抓住机会、不持执念、控制回撤,为满足多元化的财富管理需求贡献力量。”
把握趋势,布局多资产多策略
外界对光大理财的认知,多源于其“七彩阳光”理财产品体系,这正是其“多资产多策略”理念的体现。该体系用“红、橙、金、碧、青、蓝、紫”七种颜色区分不同资产品种的产品,形成了完善的产品体系和独特的品牌辨识度。
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,光大理财对“七彩阳光”“固收+”产品体系进行全面深化升级,加大中长期限产品发行力度,持续优化产品端功能,增强核心竞争力。
王景春认为,银行理财要成为“耐心资本”,需用心打造含权益仓位的产品,特别是中长期理财产品,不断改进销售适当性管理,做好投资者陪伴,满足投资者多层次财富管理需求,这也是发挥“多资产多策略”优势、响应政策号召的重要内容。
据其介绍,光大理财有三个优化调整方向:一是创新扩容产品线,推出“光盈+”多资产多策略品牌,通过+量化、+多元、+全球、+REITs、+衍生品等策略,丰富弹性策略产品体系;二是积极推进养老、普惠、绿色等主题产品的研发、布局和发行,同时持续丰富产品系列品类,研发私募新客理财产品、信用债/二永债指数类理财产品;三是适度拉长产品期限,布局“固收+”、低混、中低混等策略赛道,优化投资管理策略,在优化产品体验的基础上,创设发行阳光橙量盈、阳光青睿跃等系列产品。
“展望未来,我们将潜心提升专业能力,在研究实力、风险管控机制、投资者陪伴等方面持续优化,满足多元化的投资需求,将‘长钱’优势转化为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。”王景春说。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